M Art Center logo

看起来很美

李衡

2018年11月24日 ~ 12月22日

M艺术空间非常荣幸地首次呈现驻德艺术家李衡个展《看起来很美》。李衡,1985年开始学习书法与绘画。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德国纽伦堡美术学院,至今生活于德国慕尼黑。2009年获德国纽伦堡美术学院“大师生”称号,2013年获德国慕尼黑Truderinger艺术节公众评选一等奖,首届德国雷根斯堡当代艺术博览会公众评选一等奖。2014年获第五届德国Artig艺术奖,第二十一届德国艾夏赫艺术奖,德国欣费尔德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一等奖。2018年获第十一届韦瑟灵艺术奖特等奖。

看起来很美

不知不觉,同一个主题,我已画了十年。

我着迷乔治·莫兰迪,重复的主题覆盖了他的一生——重复本身蕴藏着伟大,它意味着一个缓慢,且必须缓慢的过程:时间、结构、反思、情感,皆由此现形。

为什么只画草?这是十年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马克·罗斯科单单用几片鲜亮的颜色,便告诉了你,什么是绝望。他画的是悲剧,毫无叙事性的悲剧,我画的第一张草也诞生于我人生最悲伤绝望的时候。和罗斯科相反,我喜欢用大片的暗色,在整体的黯淡中充斥着繁复的笔触——看起来很美,它繁密、蓬勃;但繁密里有纠结,蓬勃里有孤独。

我画的不只是草。

重复的草叶与专一的主题,最终走向对自己的内观:不知从何时起,我透过自己的悲伤,开始渐渐体会万物与我的共同命运。那些生命中的无奈,不可避免的痛苦,那么大,那么美,无法言说的凄美。我也再次看我重复布置的画面,它纠结、孤独,但纠结里有不妥协,孤独里有生命力。还有远处的一丝光。

还有希望。

——李衡

认识李衡的那一年,他二十四岁。在party上眉飞色舞侃侃而谈自己走过的路喝过的酒泡过的妞作过的死。那时的他一头长发,奇装异服,语不惊人死不休。简而言之,隔着二十米看一眼,就知道丫是个搞艺术的。

十五年过去,他坐在我对面,一本正经地说:“我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世间至美,皆蕴藏在时间、细节与感受之中。用心烧一道清淡的菜,发掘食材本身的天然味道;在一个地方长久停留,体会同一片风景穿过四季变幻的美妙与残忍;甚至前几天我和老婆因为鸡毛蒜皮吵架,不可开交的某个瞬间,我竟忽然有一种抽离感,有个声音在耳边说,你看,这琐碎寻常转瞬即逝却有温度的生活,多美。”

作为李太太的闺蜜,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但其实我知道,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看李衡画草,一转眼也已经十年。

最初,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那些明亮的、温暖的、悲伤的、痛苦的、阴郁的、绝望的,都那么真实强烈不讲道理,闯进视线映进心里,挥之不去。

渐渐的,能感受到画面之中光线和透视的微妙变化。阴影与光明的纠缠,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地平线,如同苍茫世间无法避免不可触及的命运和希望。

最近几年,我的目光总是会越来越多的被他作品中的细微笔触所吸引。每一次看得久了,那一根根看似重复却各不相同的草叶便仿佛都有了生命,成为一个个蓬勃孤独纠结不甘的存在。

王家卫借宫二小姐之口说,习武之人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或许,这世间一切倾尽毕生心血的探寻,最终的抵达都是如此。

如若对自己的创作没有付出感情,作品就不会具有血肉。

“每当我手持画笔,面对空白的画布,就如同面对一个全新的开始,如同在无垠的时间里,面对自己的界限和命运。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感受自己的情感、意识和笔触在画布上的奇妙碰撞,那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幸福与美妙。”

“我画的不只是草,那里面是我全部的生命体验,有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无法言说的纯粹的,值得为之狂喜悸动让人痛楚让人绝望的美。”

印象中我们聊过太多次,关于东西方,关于当代艺术,关于潮流,关于标签,关于变化,关于所有在这个嘈杂时代特有的困惑,关于自身的贪婪和不舍得。而似乎每一次这样的讨论,最终都会兜转回原点,以同样的方式结束。

他总是会说:“我知道自己是谁。”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是岁月和热爱所能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画布展开的一刻,很多东西都会变得不再重要,那么继续画下去,既不是坚持也不是选择,是不知不觉,是理所当然。

所以我一直都知道,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赵雯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