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现代生活的真正特质不在于它的残酷和危险,而是它的毫无特色,肮脏不堪,无精打采。” 行走在午夜,记录一些“无效”的趣味,以步数作为记录点的坐标。例:2643+3346(“+”不再是数学中的“加号”,而变成了每一个记录点的坐标符号。)2643 为向南行走的步数,而3346则是向北行走的步数,是向南行走的结束,向北行走的开始。 对于时间的记录不再是从几点至几点,转而用物理的步行距离替代了时间的长度,同时在心理层面,时间和空间都变得不准确。 其实时间...
每个人身在空间之中,又忽视自己的所在之处,蕴含着“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各中妙意。“巡山”是这种创作方式的隐喻,她用多种方式从这个小而复杂的几何空间里抓取出某些结构特质:观察空间中的对应关系,平面结构的位移,打通原有的隔断空间,或是对其中的结构元素进行重新定义。创作的过程更像是游戏,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推倒重来当中获得乐趣和意义。 在材料方面,任倢使用一些细小的、有机的日常物质,包括纸、墨、植物、蜡、绳线和织物,丰富了作品的质感。这些材料由此在空间中,以自身的质感和手工制作的痕迹...
在画布之外 杨仁喜的创作并不止于画布上,而是弥漫在画布内外的整个空间。在她工作室里的画布就像摄影胶片一样,在显影液里浸泡、显影、成形、晾干。在这个看似随意的过程中,她并非摒弃了律动、关系、节奏,而是让一切都自然发生。这是一段只能在杨仁喜的空间里面才可能被发现的时间,而她忠实地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她的创作过程并非能以架上创作的逻辑来概括,反而在观念上可以按照艺术家生活的“痕迹”来推敲。“背面工作室”并不只是在描述她近两年的个人心理变化与创作观念的发展,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因她的文...
王欣的这个作品与死亡以及死亡的体验有关,通过邀请观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入作品装置空间,在影像及声音的引导下来体验“死亡”的状态以及“灵魂”在死亡之后脱离躯体的感觉。王欣希望通过这种让观众切身的体验来探讨死亡与重生的主题。不同于死亡馆的死亡体验,在这个艺术项目中艺术家以自己的想象通过各种媒介的使用创造了一个对死亡和重生的 独特的体验。在这个方案里,艺术家将把芥菜籽空间改造成一个类似死亡体验的“服务区”。 该项目充分利用芥菜籽空间的内部结构, 空间的三个小隔间分别改造为:登记室,更...
林昊在二维绘画上发展他的虚拟三维空间已积累到一定数量和体量。最开始,他在方寸一米的画布上,以油彩、丙烯、标尺作为绘制空间的仪器。而今,在其最新的三米长卷中,航天飞机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触及的高度,然而依旧无法逃脱空间的束缚。 “密闭空间”的字面意思是指地下室、船舱等各种狭小封闭的空间,而在林昊的几幅作品中,画面营造了深邃的背景中被蓝色或白色、黄色线条所控制的虚拟“密闭空间”。如此的视觉透视关系对观众形成压迫,仿佛他们所呼吸的空气正变得稀薄,造成了一种物理到生理,并延至心理的...
违华宇之晰晰,即永夜之悠悠,当事物消散生命常埋长夜之时,会是怎样呢?陈赟本次展览除却了以往画中绚烂的色彩,用近乎不能分辨的密集线条,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永夜下绚丽,也告诉了我们她理解下的生死辩证。本次展览大胆的摒弃了她此前擅长的颜色把控,将其电脑绘画背后所蕴含的功法第一次展现在了大众眼前,用黑白,明暗,显隐的正反对比手法进一步表达了生与死的奇妙转换。 多年来,她不遗余力地编织复杂和更复杂的线条,描绘奇幻和更奇幻的意象,打造网罗生命体无穷变化的终极王国。那里,树枝如手掌般摊...
《诗,写在白墙上》实验性群展于2014年10月24日在芥菜籽空间拉开序幕。五位参展艺术家将首次以诗歌作为视觉艺术的中介进行创作。中介原是指代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环节,对立的两极通过中介联成一体。在这里,观众将从创作内容上感受到作品独特的诗意。同时墙上诗歌(poems on the wall)也将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与传统的架上油画(oil on canvas)或其他创新媒材一样,逐渐独立存在于美术馆或画廊的白墙上。本次展览力图探讨诗歌,作为文字的一...